跳到主要內容

[美國.舊金山]城裡處處是草香

11/23

一周過了,非常驚人。每天都過著10:00前睡6:00起床的日子,倫敦台北高雄網路會議也是周周進行,很想定下來,結果都待在旅館吃免費煎餅喝無限咖啡紅茶。只有買菜才出門。想要運動,但是沒有寄物櫃可以放筆電和相機,結果背著輜重在舊金山爬陡坡上CHINA TOWN買菜變成最能消耗卡路里的活動。

晝夜溫差大,能曬太陽還是好。雖然連連晴天,但是明顯已經涼了,白天站在陰影處會有寒意。早餐時多倫多來的小伙子秀蒙特婁溫度給我看,已經是-3℃了。

11/24

美國電子書和網路平台銷售對書店倒閉引發的影響比我想像中還恐怖。今天到舊金山公共中央圖書館查社會創新和服務設計的書,幾本熱門的通通借光。我問圖書館員說市中心有什麼大書店可以去,館員說大書店現在都關門了,竟然要翻出電話簿找有什麼獨立書店還在。一邊查的時候咕噥問我:你怎麼不上AMAZON買?這是舊金山實況報導。

去年在歐陸採訪的時候,法國編輯都表示美國就是因為折扣戰不對稱競爭造成書店倒閉潮,電子閱讀的活躍和書業制度的不完整是一體兩面。法國在七零年代中開始意識到地方縣市書店倒閉潮,加上選上左翼政府,才出現圖書定價制度的。現在歐陸已經相當普遍了。現在台灣文化部補助鼓勵在地開書店,卻沒有思考為什麼在地書店會難以經營,從這個案例會覺得治標不治本。

11/25

號稱西岸最老的獨立書店BOOK INC.把Graphic Novel放在小說和類型小說中間,完全是當文學書操作。跟來舊金山做軟體新創公司的室友聊天採樣,他說COMIC在美國還是比較Nerdy的圈子,Graphic Novel讀者比較是一般讀者。又獲得一個明確的樣本。

我住的Hostel滿滿都是程式設計師,美國的印度的伊朗的加拿大剛畢業的⋯⋯大家都跑來這裡找機會,有點超乎想像。和日本Hostel有許多中年working poor的狀況雖然不同,但是又再度啓動我對Hostel人類學的興趣。室友說這裡程式設計師多,卻缺乏駭客,或許整個城市過於舒適,大家不會鑽進去。

11/26

今天和神秘朋友碰面吃便飯。是間SUBWAY化的越南春卷店。話說舊金山菲律賓人好多,應該找時間吃頓菲律賓餐廳。吃飯的地方是SOMA區,原來就是我天天跑大賣場的區塊,舊金山當代館也在這。這才瞭解SOMA.FM是這樣來的。

朋友一提,才知道TWITTER總部在附近。矽谷北移之後,舊金山現在算世界資訊首都,都市發展非常不平衡。我住的區域是繁榮區的邊緣,到公共圖書館區中間這塊歷史街區是最落後破敗的地方,我和破敗真有緣。

這幾天國際提款卡提不到錢,昨天千里迢迢走了兩三小時全城找提款機。經過市政廳一帶歷史街區的時候,看著一堆黑人和遊民曬太陽,旁邊一堆鴿子撿東西吃,就覺得浪人和路邊的鴿子好接近。

飯後去個CO-WORKING咖啡館買咖啡,座位有80%是計時出租的開放空間,很好奇使用者為什麼要來這裡特別租位子,不知優勢何在?我們看免費區沒有空位,外帶去空中花園喝。空中花園妙在位於商業區辦公大樓15樓天臺,算是另一種LOCAL化的公共空間,只有在地人才知道。朋友說這是舊金山一個政策,讓高樓享有某些優惠。舊金山市中心2000美金租不到房子,很多中年人住的是一個晚上60元的老旅館,美國的房屋和都市脈絡還是很不一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桃園]你聽過安麗,但可能沒聽過安麗的體驗設計?!

「你聽過安麗嗎?」今天有幸參加台科大宋同正老師seminar的 安麗桃園體驗廣場 參訪,到了現場,真的就是全球直銷龍頭Amway耶! 11年前,台灣安麗南北物流倉庫出現運用效率不平均的問題。由於業務集中在台灣北部,造成北部物流中心2800坪負責70%營收,南部物流中心4200坪負責30%營收,北部天天加班,南部每天開機有限的狀況。就在這時候,儲運處處長黃桂琴(Gloria)決定放棄南部倉庫,在物流倉庫全面自動化的同時,引進體驗經濟。 物流倉庫最大的突破,在於建立全自動高20m、深85m的倉儲長城,大幅縮小倉庫的土地佔地面積,節省70%的土地成本。原本堆高機調度倉儲平均3分鐘的操作,搭配條碼感測、上架調貨盤點系統、恆溫室等周邊配套之後,縮短到48秒。除此之外,從紙箱包裝、檢貨、重量品管到進入物流宅配全程15分鐘的流水線,也大幅增加效率。 那麼減少的人力呢?那些消失的堆高機駕駛、倉儲人員該何去何從? 大家都是從直銷認識安麗,然而安麗企業本部的員工,是不能從事直銷的。當企業基層員工心事重重,擔心自己遭到取代的時候,Gloria問大家說:「你們想不想改變?」 「想。」 「好,那我們來學怎麼泡咖啡。」 .體驗設計創造的舞台 直銷一向背負著相對負面的社會形象。強迫購買囤貨的傳聞、上下線的組織制度不透明、還有拉人頭的人情壓力,都讓直銷產業外圍的人感到卻步。 直銷是一個正正當當的行業,不必搞神秘。Gloria雖然是物流出身,也不是設計師,但是她抓到了「不透明」的問題癥結。她決定利用這個改造物流倉庫的機會,重新建立一個「透明化」的運作系統。R&J咖啡廳就是第一個接觸點。事實上,全球各地安麗分部雖然有客服、生產管理、和物流等功能,但是沒有人經營對外公眾的咖啡區。透過這個咖啡廳,Gloria想要先打破學習和促銷的刻板印象,讓企業傘下的業務員可以帶人「進來」。倉庫是「被動」的,但是體驗服務,是「主動」的。 今天使用的導覽耳機。 「當時我在安麗已經工作十幾年,一開始,我是站在不認識安麗的人的立場,開始想我該怎麼介紹這間公司。就像大學畢業生要找工作一樣,一開始你要怎麼認識企業?一定是上網先查一下背景,這就是介紹組織沿革。接下來你會想這工作可以做嗎?有沒有騙人?所以我們要給一些優秀的產品證據。接下來大眾會問的問...

[日本・東京] 日本落地攻略 check-list

準備了一整年,去年終於離開工作幾年的中國轉職到日本啦!這次用用戶旅程圖的流程整理了一下相關備忘攻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喔。(關於找工作,未來應該是另一個系列文章了) 【目錄】 A.事前準備與抵達日本 [1.辦理簽證] [2.前往日本前的預先準備] [3.抵達日本機場:簽證・上網・暫時安頓] B.落地第一週 [4.租房] [5.戶籍登記] [6.辦理手機門號與上網] [7.開戶與辦卡] [8.入住與家具] A.事前準備與抵達日本 [1.辦理簽證] ↑回目錄 依據是工作還是留學,確定合同之後,海外負責對口單位會替你跟日本外務省的入國管理局申請相關文件,並把資料用EMS之類快遞寄出,在成功完成簽證手續之前,這段期間不能前往日本(費時數週到一個月) 拿到文件資料之後,前往自己住處當地的日本外交單位辦理簽證(費時一到數天) 拿到簽證之後就可以訂機票前往日本了 後續:在日本機場入境時,審查護照的入境櫃檯會根據簽證把在留卡發給你,並且提供後續前往區役所登記戶籍的相關流程說明資料 [2.前往日本前的預先準備] ↑回目錄 常用清單: 自己可以準備列一個常用清單存在evernote,後續可以依照checklist一步一步更新內容,因為很多訊息公家機關或銀行經常會用,剛辦好電話或戶頭可能也記不清楚號碼或卡號 生日換算: 昭和・平成・・・ 暫時地址: 地址是最最基本必備的,就像是台灣的戶籍,下一大步驟 「B.落地第一週」 裡面所有的步驟的起點就是要有地址(旅館地址無法在區公所登記,必須是一個短租之類的住處,之後如果搬家,也必須重新去區役所更新在留卡上的戶籍) 刻  印: 雖然現在很多銀行可以接受開戶只用簽名,以備萬一可以準備,台灣刻印便宜非常多! 初期上網: 由於剛剛到日本,沒有辦法正式辦手機門號,建議事先在台灣事先辦一週到一個月的sim卡上網,比較便利又划算 行程規劃: 我預計在抵達日本一週之內找到住處,然後保留一點彈性入職,所以提前10天左右出發,也因為這樣,有機會在正式入職前就先跟海外公司的HR在日本當地碰面,請教一些租房相關的公司補助或保證人等等事宜,很多事情事前在offer package裡面沒有辦法問得那麼仔細 行李打包: 因為找房需要一點時間,依據自己初步規劃,確定自己需...

[日本.瀨戶內海藝術節]超長期的大型開發案

瀨戶內海藝術節 厲害之處老實說不在作品,看過直島安藤忠雄美術館才發現玄機。這是一個超長期的大型開發案,若是仔細追索一定可以從景觀空間規劃,一直到地方政府如何和財團合作看到更多細節。 這整個計劃始於1980年代直島町町長和福武書店老闆(貝樂生集團總裁)相識談及想經營文化相關領域。80年代末在島上規劃舉辦國際文化露營大會之後,1992年,由安藤忠雄設計的第一座美術館綜合旅館正式落成。隨後每隔幾年,島上包含老屋藝術改造在內(家project)陸陸續續興建起三座美術館與三座高級住宿空間,直到2010年才大張旗鼓舉辦第一屆瀨戶內海藝術祭。今年2013是第二屆,距離當初第一棟建築落成已經發展20年。 我這趟匆忙觀察,沒法深入採訪相關權力人士,但從藝術節執行委員會的掛名可以看到一些端倪。會長是香川縣縣長,名譽會長和副會長是在地政商要人,但活動總策劃是福武財團理事長(貝樂生財團老闆)。後援則掛了日本中央政府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等相關單位。就這個大型活動來看,完全是單一私人企業(兼基金會)與地方政府合作。雖然說有錢大家賺,船公司,民宿,餐廳通通雨露均霑,但由貝樂生一家公司開發瀨戶內海各個島這種模式……仔細一查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幕後活動總策劃近年也改為同一個人福武總一郎!(這裡是用貝樂生控股公司取締役會長名義掛名)。這不禁讓人遙想台灣美麗灣,或者澎湖賭博開發案,若是能更深入參照,或許可以發現更多寶貴經驗或陷阱。 然而藝術節本身是中性的。 除了在不同島上巧遇同一志工媽媽聊了一下志工狀況,在小豆島吃拉麵還看到這趟印象最深的一個例子:一群藝術家以展外展方式長期蹲點,希望結合社造和藝術,讓高齡化人口外移的小豆島出現新活力。這些藝術家和這間位於知名景點旁的潮流拉麵店合作,將製麵空間改成展場,每周輪替一位藝術家在此作『自我介紹展』,不僅呈現作品,更呈現自己想在島上進行的三個創作計劃,除了讓在地民眾認識自己之外,也透過問卷回函和網路收集民眾迴響,希望能共同完成計劃。 潮流拉麵店非常美式,面海棧橋有烤肉區和bar,嘻哈音樂搭配開闊漁人碼頭風格的內裝。麵也不含糊,結合在地知名醬油釀造和麵線開發便宜的新式菜色。老闆相當親切,這次和藝術家還有町內會無償合作也樂見其成。可惜我沒法待太久不能追溯老闆究竟有何來歷,不過展外展選在這得過日本2012DSA空間設計獎的空間,不禁讓人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