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
逛Poster Hari’s Gallery正逢西岡弘志展,看到Pr-y這個專門推動Art Brut的組織和一些身心障礙機構合作結合時尚設計師把大阪CORNERS的作品推到法國去,好像可以注意作些功課。之後和鹿兒島太陽會作對照。
從這樣結合弱勢服務、社區營造和藝文創作的連結出發,又發現岩手縣的るんびにい美術館、東京千代田的A | A Gallery(最近在作存在與生活系列展)、東京的クラフト工房La Mano、埼玉縣的工房集、神奈川縣的studio COOCA、滋賀縣的やまなみ工房(群山工房)、奈良的たんぽぽの家、廣島的福山六方学園、福岡縣的工房まる。
這種操作會讓我想到香港的民間博物館計畫(話說不知灣仔民間生活館和這計劃有沒有關係,應該請香港朋友來回答),但相較於民間博物館致力保存消逝中的集體記憶,這些計畫好像又更接近面對當下,建立生活。
9/8
從這樣的計畫出發再往外推進一步,就是讓這些物品的流通出現加值效果,日本深澤直人與英國Jasper Morrison 合作的「Super Normal」展是一個「識貨」的例子。從挑選出發,我們可以看到select shop的概念其實可以兼具文化知識傳達和商業流動,譬如版語空間x好樣at home(臨時店)的「普通美」。
八月在神戶KIITO,才知道台灣無印進行了found MUJI這個計畫,也才知道無印在全世界十幾個國家進行這個計畫(可以看一下其他國家和日本自身選了什麼,甚至包含專門概念店)。基本上是尋找原形,改良再包裝。看起來很單純,但是這其實需要眼光、自信和品牌經營能力。另一點可能可以注意的是原本沒牌的凳子,現在就變成無印的凳子之一,這種方式其實很像把select shop跑單幫帶貨的眼光轉換成可以量產的延伸。就無印自身品牌來說,其實本質是在開發新產品。
這件事情其實台灣自己就可以慢慢做。
我想到一些台灣跑單幫作民俗/民族風的小店家。譬如西門紅樓結合非洲花布設計衣服的「洋嘎」,她就是國際志工作到自己成立公平貿易時尚品牌。洋嘎的老闆原本並非服裝設計專業,日本太陽會菖蒲工房土法煉鋼重頭自學建立工房,都不是設計出身,但成品一樣專業。除了自己的設計品之外,洋嘎和繭裹子這些台灣的公平貿易品牌自己更透過店面和國際相關單位聯結,這樣做不僅是概念串連,更是拓展貨源讓店面產品更多元的手段。
逛Poster Hari’s Gallery正逢西岡弘志展,看到Pr-y這個專門推動Art Brut的組織和一些身心障礙機構合作結合時尚設計師把大阪CORNERS的作品推到法國去,好像可以注意作些功課。之後和鹿兒島太陽會作對照。
從這樣結合弱勢服務、社區營造和藝文創作的連結出發,又發現岩手縣的るんびにい美術館、東京千代田的A | A Gallery(最近在作存在與生活系列展)、東京的クラフト工房La Mano、埼玉縣的工房集、神奈川縣的studio COOCA、滋賀縣的やまなみ工房(群山工房)、奈良的たんぽぽの家、廣島的福山六方学園、福岡縣的工房まる。
這種操作會讓我想到香港的民間博物館計畫(話說不知灣仔民間生活館和這計劃有沒有關係,應該請香港朋友來回答),但相較於民間博物館致力保存消逝中的集體記憶,這些計畫好像又更接近面對當下,建立生活。
9/8
從這樣的計畫出發再往外推進一步,就是讓這些物品的流通出現加值效果,日本深澤直人與英國Jasper Morrison 合作的「Super Normal」展是一個「識貨」的例子。從挑選出發,我們可以看到select shop的概念其實可以兼具文化知識傳達和商業流動,譬如版語空間x好樣at home(臨時店)的「普通美」。
八月在神戶KIITO,才知道台灣無印進行了found MUJI這個計畫,也才知道無印在全世界十幾個國家進行這個計畫(可以看一下其他國家和日本自身選了什麼,甚至包含專門概念店)。基本上是尋找原形,改良再包裝。看起來很單純,但是這其實需要眼光、自信和品牌經營能力。另一點可能可以注意的是原本沒牌的凳子,現在就變成無印的凳子之一,這種方式其實很像把select shop跑單幫帶貨的眼光轉換成可以量產的延伸。就無印自身品牌來說,其實本質是在開發新產品。
這件事情其實台灣自己就可以慢慢做。
我想到一些台灣跑單幫作民俗/民族風的小店家。譬如西門紅樓結合非洲花布設計衣服的「洋嘎」,她就是國際志工作到自己成立公平貿易時尚品牌。洋嘎的老闆原本並非服裝設計專業,日本太陽會菖蒲工房土法煉鋼重頭自學建立工房,都不是設計出身,但成品一樣專業。除了自己的設計品之外,洋嘎和繭裹子這些台灣的公平貿易品牌自己更透過店面和國際相關單位聯結,這樣做不僅是概念串連,更是拓展貨源讓店面產品更多元的手段。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