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大部份公共藝術和戶外裝置都很無聊。今天去 羅德島Providence採訪AS220 路過看到這個大黑板,是少數我很喜歡的作品。 跨領域苦戰半天慢慢整理自己拼湊的心得,對於專業人士來說應該破綻百出,但是就試著談一下我現在理解的脈絡吧。 體驗設計(experience design)、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互動設計(interactive design)、溝通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包容性設計(inclusive design)、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或者更廣的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在台灣,現在這些名詞主要都還是比較在駭客圈、網頁或APP設計和工業設計圈流傳,關鍵字主要包含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 UI)、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 UX)、資訊視覺化(data visulization)或者最近超夯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對我來說,接觸這些設計領域,和我剛剛開始接觸都市研究一樣,首先接觸到的都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專業圈子。在這裡很難看到文化圈的觀點,文化人也缺乏這些知識的入門方式與切入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