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泰國.清邁]清邁大學雜誌系SUSU交流記



今天託PFF新夥伴子榕之福,認識來台灣當交換學生的SUSU。SUSU是清邁大學傳播學院雜誌系的大三生,因為父親是中國人的關係,可以中泰雙語溝通真是讓人感動呀!

泰文的雜誌可以直接用外來語叫「Mag(magazine簡稱)」或者泰文「นิตยสาร(NiDaYa-Saan)」。過去印象中美國有些新聞學院有雜誌相關科系,但是聽到清邁大學有雜誌系的時候,還是大感震撼!泰國設計發展之完整、分工之細可見一般。SUSU說清邁大學傳播學院的雜誌系大概成立七八年,包含曼谷的Thamasart大學報紙與印刷媒體系在內,泰國已經有好幾所學校設有相關科系。朱拉隆功大學傳播學院雖然沒有特別分設雜誌系,但是在媒體圈內也很重要。

清邁大學傳播學院現在包含七個系:新聞、雜誌、戲劇、電視電影、廣告、新媒體(New Media)、廣播。雜誌系上的老師由新聞系、新媒體系和一些有雜誌學術背景的老師教學。在她之前每一屆都只收15個人,不過今年大一入學有收到25人。

課程方面,大一傳播學院院內不分系,大二會進行口試挑選主修科系,自此才開始雜誌系的課程。大二主要會先學習各種寫作、軟體技巧,譬如專題寫作(feature writing)或者InDesign等等。理論方面則有類似溝通美學(Art for Communication)這類談色彩學對傳播與新聞表現的影響。

大二升大三暑假, 傳播學院有個編雜誌的傳統。7個科系的學生只要願意犧牲暑假都可以參加,大家一起利用暑假編一本雜誌。基本上雜誌系的老師會希望學生都能參加。二升三這本雜誌的主題每年固定,主要是針對大一新生這群目標讀者介紹清邁大學,以及各種進入大學之後相關的生存知識與週邊資訊。SUSU她們編輯的雜誌命名為《LIFE MAGAZINE》,80頁,發行2000冊,定價59Bhat。在大一新生入學說明會(orientation)的時候上市,兩天就搶購一空,小賺一筆。

大三之後,就學期間大家會開始進行雜誌編輯、行銷等業界專職分工,並撰寫專題交給老師修改。上學期與下學期會各編一本雜誌,有點像是期中期末成果發表,主題由全班15人共同討論。大四上學期會再編第四本雜誌,下學期則前往業界實習。

根據SUSU說法,泰國現在其實一般人也不太買書,很多都看網路,雜誌與出版銷量也不理想,和廣告影視相比並不是真的薪資很好的行業。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專門設立雜誌系呢?我不禁反問。SUSU回答說紙本還是有其意義,因此傳播學院才會從新聞系再分出一個雜誌系,畢竟雜誌需要的專業還是和新聞不全然相同。

SUSU推薦了幾個清邁相當棒的刊物與書籍聚集據點,等小編現場考察結束再跟大家分享!


【推薦閱讀】

以下SUSU推薦了一些她自己喜歡的雜誌給台灣讀者們參考:


a day
《a day》是一本以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為目標讀者群的生活美學雜誌。SUSU從高中就開始看,並不覺得艱澀。背後出版單位「日常詩人(daypoets)」相當猛,近期針對腳踏車族群發行了新的增刊《a day / human ride》9月號做的專題是台灣!整本滿滿都是台灣⋯⋯還有全國可以拿的免費刊物《a day life》、比較風格化的《Monday》、專書系列的「a book」⋯⋯大家可以上官網挖寶一下。




นิตยสาร ฅ.คน(Korkon Magazine)
ฅ.คน(Korkon)的意思是 「人」,姑且當成泰國的《人間》雜誌吧。SUSU說這本紀實刊物做社會議題相當精彩。看照片可見一般,我現在泰文程度還沒法讀,只能眼巴巴流口水。查了官網背後是TV BURABHA電視台



นิตยสาร สารคดี(Sarakadee Magazine)
สารคดี(Sarakadee)意為「記錄」,看封面就覺得非常正派,SUSU說也是優秀的紀實新聞刊物。



WAY
SUSU說這一本《WAY》的主題更厚重一點,但是看到他臉書手繪呈現編輯群的BANNER和幽默的封面,厚重能夠用這種方法支撐也未免太完美了?!!!



COMPASS
最後SUSU推薦了《COMPASS》這本根植清邁的在地代表性雜誌,下回走訪清邁,除了古城和SPA,大家或許也可以來趟刊物與出版之旅?!


.最後
在查這些泰國刊物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恐怖的網站「Thailand Magazine Directory」。大家請小心服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桃園]你聽過安麗,但可能沒聽過安麗的體驗設計?!

「你聽過安麗嗎?」今天有幸參加台科大宋同正老師seminar的 安麗桃園體驗廣場 參訪,到了現場,真的就是全球直銷龍頭Amway耶! 11年前,台灣安麗南北物流倉庫出現運用效率不平均的問題。由於業務集中在台灣北部,造成北部物流中心2800坪負責70%營收,南部物流中心4200坪負責30%營收,北部天天加班,南部每天開機有限的狀況。就在這時候,儲運處處長黃桂琴(Gloria)決定放棄南部倉庫,在物流倉庫全面自動化的同時,引進體驗經濟。 物流倉庫最大的突破,在於建立全自動高20m、深85m的倉儲長城,大幅縮小倉庫的土地佔地面積,節省70%的土地成本。原本堆高機調度倉儲平均3分鐘的操作,搭配條碼感測、上架調貨盤點系統、恆溫室等周邊配套之後,縮短到48秒。除此之外,從紙箱包裝、檢貨、重量品管到進入物流宅配全程15分鐘的流水線,也大幅增加效率。 那麼減少的人力呢?那些消失的堆高機駕駛、倉儲人員該何去何從? 大家都是從直銷認識安麗,然而安麗企業本部的員工,是不能從事直銷的。當企業基層員工心事重重,擔心自己遭到取代的時候,Gloria問大家說:「你們想不想改變?」 「想。」 「好,那我們來學怎麼泡咖啡。」 .體驗設計創造的舞台 直銷一向背負著相對負面的社會形象。強迫購買囤貨的傳聞、上下線的組織制度不透明、還有拉人頭的人情壓力,都讓直銷產業外圍的人感到卻步。 直銷是一個正正當當的行業,不必搞神秘。Gloria雖然是物流出身,也不是設計師,但是她抓到了「不透明」的問題癥結。她決定利用這個改造物流倉庫的機會,重新建立一個「透明化」的運作系統。R&J咖啡廳就是第一個接觸點。事實上,全球各地安麗分部雖然有客服、生產管理、和物流等功能,但是沒有人經營對外公眾的咖啡區。透過這個咖啡廳,Gloria想要先打破學習和促銷的刻板印象,讓企業傘下的業務員可以帶人「進來」。倉庫是「被動」的,但是體驗服務,是「主動」的。 今天使用的導覽耳機。 「當時我在安麗已經工作十幾年,一開始,我是站在不認識安麗的人的立場,開始想我該怎麼介紹這間公司。就像大學畢業生要找工作一樣,一開始你要怎麼認識企業?一定是上網先查一下背景,這就是介紹組織沿革。接下來你會想這工作可以做嗎?有沒有騙人?所以我們要給一些優秀的產品證據。接下來大眾會問的問

文化空間的公共性是什麼?——小探美國AS220

(全文首刊於 《台灣建築》2015 2月號 ) 大概因為這期有藤森照信談丹下健三的演講整理,博客來相當熱賣,有機會的朋友們可以找來讀讀呦。 如今台灣政府討論「文化空間」的時候,多半打著「創意經濟」的口號追求營利收益,卻無創意經濟的實質,對於建構上下游產業鏈完全沒有任何具體對策。進而引發「觀光地景」以及「文化資產出租」兩種現象。松山文創園區、台中歌劇院、古蹟標租⋯⋯問題已經一一讓人難以忽視。 那麼,我們該往哪裡前進呢?讓我們看看全球最強的在地型文化空間 AS220 的例子。 任何文化空間的成立,背後都必定有一個基本的價值目標。由於當代的文化從狹義的「文化藝術」延伸拓展到社會學廣義討論的「人類所有的精神與物質活動產出」,對於文化的定義也受各個地方的社會、經濟、政治現況影響,出現許多認知上的落差。因此,想要討論文化空間的公共性,我們一定得從背後的動機,也就是主事者的「文化決策」開始談起。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判斷這個文化空間的成效符不符合原本的目標。更進一步,也才有可能討論空間的「公共性」是什麼。 兩套不同的價值系統 製造業外移、失業率升高、全球化經濟分工促使許多工業國家政府必須面對產業轉型的問題。為了解決社會與經濟的變化,「創意經濟」被視為諸多解決方案之一。許多國家都以英國工黨於1990年代末提出的「創意經濟」作為模範,希望效法英國政府的政策方向與產業發展模式,台灣也不例外。 工黨上台後,面對製造業崩解、產業出走的處境力求轉型,開始盤點全國產業結構,1998年推出創意產業盤點報告(The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確認英國的在地產業狀況之後,才確定要發展創意產業。所謂產業,指的是具備上下游生產鍊的整體生態系,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到行銷物流全盤都必須包含在一起思考,這樣才有可能提供更多工作機會。 然而,當我們回顧英國提出的報告,我們會發現「文化多樣性」並不在產業報告的關心範圍。此外,以報告中的音樂項目為例,特別註記教育與訓練如同購買樂器,並不包含在「總產值」、「消費者支出」甚至「就業人口」的統計範圍。這似乎可以解釋,在經濟發展導向的產業路線中,推廣教育不能作為「產值」,反而算是開銷與投資的「支出」。白話的說法就是:推廣教育要花錢,沒辦法創造真正的產值。

[日本・東京] 日本落地攻略 check-list

準備了一整年,去年終於離開工作幾年的中國轉職到日本啦!這次用用戶旅程圖的流程整理了一下相關備忘攻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喔。(關於找工作,未來應該是另一個系列文章了) 【目錄】 A.事前準備與抵達日本 [1.辦理簽證] [2.前往日本前的預先準備] [3.抵達日本機場:簽證・上網・暫時安頓] B.落地第一週 [4.租房] [5.戶籍登記] [6.辦理手機門號與上網] [7.開戶與辦卡] [8.入住與家具] A.事前準備與抵達日本 [1.辦理簽證] ↑回目錄 依據是工作還是留學,確定合同之後,海外負責對口單位會替你跟日本外務省的入國管理局申請相關文件,並把資料用EMS之類快遞寄出,在成功完成簽證手續之前,這段期間不能前往日本(費時數週到一個月) 拿到文件資料之後,前往自己住處當地的日本外交單位辦理簽證(費時一到數天) 拿到簽證之後就可以訂機票前往日本了 後續:在日本機場入境時,審查護照的入境櫃檯會根據簽證把在留卡發給你,並且提供後續前往區役所登記戶籍的相關流程說明資料 [2.前往日本前的預先準備] ↑回目錄 常用清單: 自己可以準備列一個常用清單存在evernote,後續可以依照checklist一步一步更新內容,因為很多訊息公家機關或銀行經常會用,剛辦好電話或戶頭可能也記不清楚號碼或卡號 生日換算: 昭和・平成・・・ 暫時地址: 地址是最最基本必備的,就像是台灣的戶籍,下一大步驟 「B.落地第一週」 裡面所有的步驟的起點就是要有地址(旅館地址無法在區公所登記,必須是一個短租之類的住處,之後如果搬家,也必須重新去區役所更新在留卡上的戶籍) 刻  印: 雖然現在很多銀行可以接受開戶只用簽名,以備萬一可以準備,台灣刻印便宜非常多! 初期上網: 由於剛剛到日本,沒有辦法正式辦手機門號,建議事先在台灣事先辦一週到一個月的sim卡上網,比較便利又划算 行程規劃: 我預計在抵達日本一週之內找到住處,然後保留一點彈性入職,所以提前10天左右出發,也因為這樣,有機會在正式入職前就先跟海外公司的HR在日本當地碰面,請教一些租房相關的公司補助或保證人等等事宜,很多事情事前在offer package裡面沒有辦法問得那麼仔細 行李打包: 因為找房需要一點時間,依據自己初步規劃,確定自己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