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逃離昂貴的挪威,在丹麥哥本哈根跨年過一天,又搭巴士前往柏林⋯⋯如今想想真是恍如隔世。
去年運氣很好拿到了補助,而今年又有機會實際受邀擔任補助的評審,對於補助資源有一些延伸想法。
台灣的補助制度名目相當多,但是多半是獨立單項的個案。撒錢到各個項目培育了一群傑出的人,但是平常卻沒有人才庫的整理與後續配套,相當可惜。有些人專業是行政策劃、有些是創作、有些是出版,不知是否有機會建立橫向的串聯網絡,可以讓大家更容易找到優秀的合作對象呢?
甚至,政府或國藝會是否可以做更完整的配套。比照日本神戶(世界創意都市網絡)、仙台(文部科學省在地創意產業人才培育專案SSD)、或者英國倫敦google campus那樣,將政府相關領域專案優先媒合人才參與呢?
這樣國家花費的資源就不會只停留在個人一次性的補助格局,而可以替國家或國藝會建立更大更廣的人才庫與工作網絡,長遠而言效益才會累積。
日本創意都市網絡:http://ccn-j.net/
神戶design hub:http://www.kobe-designhub.net/register/
仙台SSD:http://sendaischoolofdesign.jp/
倫敦Google Campus:https://www.campuslondon.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