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間 x 體驗設計 採訪速記】
今天採訪完KIITO(神戶設計創意中心)。果然就算放在全日本也極其稀奇。神戶市政府跟國家買下港邊百年歷史庫房改為創意中心,而且在專業委員會審議階段就提出服務對象不是藝術家或設計師這些專業者,而是整合全體市民,認為所有的人都有創造性,由市民角度來設立創意中心。
審議建議之後,由各方單位投案,最後由現在的經營企劃勝出。現在委管經營單位是由三個組織共同組成,由神戶市政府提供活動與修繕經費每年八千萬日幣,管理三年半。三個經營組織分別為館長芹沢高志的P3management(專業藝術策展公司)・副館長永田宏和的iop都市文化創造研究所(有許多社造專案經驗的空間規劃顧問公司,企劃主體)和神戶商工貿易中心共同事業體(算是工商協會吧,主要負責KIITO租賃空間營運管理)。
這棟建築建於1927年,過去是生絲出口品管中心。2008年神戶加入UNESCO創意城市網絡之後將這裡改自成新的創意據點,提供展演場地和進駐空間。 從市中心三宮車站走過去大概10分鐘,近海,周遭都是海關倉庫,很有駁二一帶氛圍。
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的創意都市網絡(這個得調查一下到底有啥好處,因為今天接待的工作人員說不出來)之後,陸陸續續有許多整合的措施出現。譬如市政府經營的design hub鼓勵創意產業領域工作者登錄資料與作品集,進而媒合資源和人才。市政府的創意城市行銷和傳統的拼觀光很不同,因為和鄰近京都大阪兩個歷史悠久的都市相比,神戶完全沒有話題。所以轉由設計這個更貼近日常生活的工作方式切入。此外,日本知識界有部分的人在觀念上很早就進入不同階段,「設計」早就已經不是強調產品或平面設計這種層次,而是一種更實際落實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方法論。
為了具體將KIITO想要推廣的價值推廣落實在生活層面,在開館一年半之前就開始工作坊形式的長期專案(每期十堂課,2個月),內容從實際規劃未來KIITO內部的公共空間、防災的家常配備規劃提案、到發展專案形態的體驗設計活動原形,相當多元。這些原型後來經過專業者改良,有許多具體實踐變成KIITO的活動,我們看到針對高齡化議題的跨齡交流咖啡、兒童癌症醫院的生活空間規劃、針對兒童的設計與社會體驗工作周(包含飲食、建築和設計,飲食組的兒童直接和在地名店合作學習下廚,建築組的兒童要替飲食組的兒童設計餐廳,設計組的替店家設計宣傳品和招牌等視覺識別)、帶領外行民眾進行編輯工作坊從內容企劃一直到印刷流程作出個人媒體,或者針對陷入瓶頸的年輕設計師進行工作坊對設計師這職業重新進行再設計、或者防災求生親子夏令營……
一切活動與空間使用方式都不是松菸或華山那種開店營運收錢邏輯。神戶這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都市網絡的城市是這樣在作閒置空間活化,想像的是未來的生活。就算東京也沒看過這種先進成果(過去提過的仙台媒體中心也是超強的另一典型)。
企業合作方面,無印良品進駐成立生活實驗室舉辦工作坊,並把Found MUJI計劃帶到神戶和在地一般人共同執行。這是無印第一個和公部門合作的進駐計劃,不僅設置常駐企劃工作室,還針對神戶日常俗民生活進行在地考察策展。
此外,負責生活實驗室的高橋先生也以無印身分協助神戶在地全日本第一座小兒癌症醫院規劃室內所有生活用品與家具,讓這些小朋友更有日常家居感,不會感覺身在醫院,而無印也以生產成本價提供。現在他每周二三在東京作產品設計,其餘時間則和神戶策劃新的有趣企劃。
KIITO進行的工作坊型專案有些結束後甚至建立專屬的網絡和社群,不停每月有聚會繼續運作。相形之下,東京的設計機構譬如有名的像21_21 design sight這種美術館型收門票的,就算三宅一生加安藤忠雄,看起來反而超級落伍,屬於追星買帳的文青、富人階級和老舊的美術館策展邏輯。
KIITO的空間相當大,但是又以工作坊為主要核心運作,這讓他的定位和展館很不同。雖然也提供外界租借空間舉辦活動,但現場感覺不太到商業氣息。不僅無印的生活實驗室完全沒有商品,四層樓的館內只有一個交誼的咖啡店,完全沒有任何店家。辦公室樓層出租給許多創意領域的新創小公司,但是因為神戶另有育成中心,所以這裡並沒有特別針對進駐單位提供扶持和資源。這可能是稍嫌可惜缺乏配套的部分。
日本創意都市網絡:http://ccn-j.net/
神戶design hub:http://www.kobe-designhub.net/register/
(感謝思想地圖專案補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