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英國.倫敦]第一天會不會太充實筆記(不一定真實準確)


0108

10:30下機,轉搭巴士到市區換地鐵轉眼已經13:00。車上和丹麥文學少女聊當代詩人,丹麥散文詩似乎很有趣。承蒙大善人彭祖强接風,得以快速扒完馬來西亞飯盒就趕快跟Bristol西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永續規劃環境中心(Centre for Sustainable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s)的Buser博士網路會。



他手邊現在三個計劃都可以和台灣做些對照:

Cultural Activism
英國政府先前比較有錢,Bristol市議會甚至有專人和藝術家工作協助藝術家作合法squatting。其中草根空間營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參見進駐舊警察局的「The Island」,由專門洽商地產商、在地社區共同進行廢棄閑置空間活化的單位Artspace Lifespace營運(背後應該也是像NFASP之類由Art Concil支持)。根據Buser博士說法,現在政府沒錢之後很多類似空間都被改為出租空間。進駐單位被逐出,雖然不是直接仕紳化,但也顯示出依靠公部門資源的營運方式完全不永續。相較之下,旁邊進駐消防局的單位「The Creative Youth Network」比較有錢把建物買下,就沒有受到波及。

不論研究顯示暫時性空間對於將危險地域改造成大家喜歡去的公共空間多麼有幫助,對於塑造在地認同多有影響,到頭來地產的所有權才是永續與否的關鍵。這樣就覺得空間學術研究和社會學一樣都是敲邊鼓的工作,真的要經營,就是要把地產弄到手。Banksy故鄉Bristol算某種聖地,有耕耘社群的the People’s Republic of Stokes Croft,政府甚至經營街頭塗鴉藝術節,城市周邊相關也有很多更挑釁的非法運動團體。但是想要穩健發展,看來完全無法信任公權力。

Foodscape
這個計劃操作的內容台灣朋友們會覺得相當熟悉,結合都市農耕、烤麵包接力和藝文園遊會捲動社區和相關周邊團體。

比較可以關注的是合作的團隊:由藝術家Paul Hurley結合提供弱勢族群數位服務與教學的NGO「Knowle West Media Centre」共同策劃。在地耕作社群「Edible Landscapes Movement」捐食物,食物銀行「The Matthew Tree Project」社群操作,在暫時性空間舉辦園遊會。市政府原本有支持,現在似乎也改成出租空間。

Designing Hopeful Worlds
這個正在跟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申請補助的計劃和都市型的大地遊戲有關(現在紐約和日本也看到好幾個案例,而且都是商業公司)。透過公部門補助,把這種社會交流性格強烈的活動結合老人和婦女運動、弱勢青少年相關社群來作都市遊戲。合作的公司包含:Blast TheorySplash & RippleWarren & Mosley。Buser博士還特別提到另一間公司叫做Slingshot在Bristol現在非常有名很難接觸到,遊戲公司都很忙,還有一個活動「playable city Watershed」。

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Arts Council兩個單位掌控的預算其實相當驚人,這和學院研發還有都市空間經營相當有關。我不知道我可以追到什麼程度,盡人事聽天命。很多想知道的事情好像都像是必須寫小論文才有可能整理出脈絡和結果,該怎麼聚焦才好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日本.花卷]從宮澤賢治記念館到世界文化大戰

注意玻璃門上的警告牌,這間記念館會有熊從森林來參觀。 本來來花卷是來逛一個小小的Art Brut美術館 るんびにい美術館 (這個小展兩位作者都以災後作主題,非常驚訝。我很喜歡 水沼久直 的作品,用色的想像力真的是非比尋常),沒想到是宮澤賢治老家,大概就像前天逛 塩釜長井勝一美術館 沒想到會遇到松尾芭蕉的奧之細道。 宮澤賢治紀念館鄰近是一個博物館群,主要分兩區: 一區是花卷市博物館(現在在展北齋漫畫展)和宮澤賢治童話村(應該是遊樂場性的展示學習遊戲空間,我沒空進去看)。 另一區是山上一小片森林包圍著 宮澤賢治紀念館 和 宮澤賢治伊哈托夫館 。兩個館中間有著森林步道和根據宮澤賢治生前的設計圖打造的兩座花壇。再深入一點,還有 新渡戶稻造記念館 (這位很早期的世界人、農學家、教育家和台灣很有關係,曾在日治時期來台灣任官,對台灣糖業有重大影響)。

[台灣.桃園]你聽過安麗,但可能沒聽過安麗的體驗設計?!

「你聽過安麗嗎?」今天有幸參加台科大宋同正老師seminar的 安麗桃園體驗廣場 參訪,到了現場,真的就是全球直銷龍頭Amway耶! 11年前,台灣安麗南北物流倉庫出現運用效率不平均的問題。由於業務集中在台灣北部,造成北部物流中心2800坪負責70%營收,南部物流中心4200坪負責30%營收,北部天天加班,南部每天開機有限的狀況。就在這時候,儲運處處長黃桂琴(Gloria)決定放棄南部倉庫,在物流倉庫全面自動化的同時,引進體驗經濟。 物流倉庫最大的突破,在於建立全自動高20m、深85m的倉儲長城,大幅縮小倉庫的土地佔地面積,節省70%的土地成本。原本堆高機調度倉儲平均3分鐘的操作,搭配條碼感測、上架調貨盤點系統、恆溫室等周邊配套之後,縮短到48秒。除此之外,從紙箱包裝、檢貨、重量品管到進入物流宅配全程15分鐘的流水線,也大幅增加效率。 那麼減少的人力呢?那些消失的堆高機駕駛、倉儲人員該何去何從? 大家都是從直銷認識安麗,然而安麗企業本部的員工,是不能從事直銷的。當企業基層員工心事重重,擔心自己遭到取代的時候,Gloria問大家說:「你們想不想改變?」 「想。」 「好,那我們來學怎麼泡咖啡。」 .體驗設計創造的舞台 直銷一向背負著相對負面的社會形象。強迫購買囤貨的傳聞、上下線的組織制度不透明、還有拉人頭的人情壓力,都讓直銷產業外圍的人感到卻步。 直銷是一個正正當當的行業,不必搞神秘。Gloria雖然是物流出身,也不是設計師,但是她抓到了「不透明」的問題癥結。她決定利用這個改造物流倉庫的機會,重新建立一個「透明化」的運作系統。R&J咖啡廳就是第一個接觸點。事實上,全球各地安麗分部雖然有客服、生產管理、和物流等功能,但是沒有人經營對外公眾的咖啡區。透過這個咖啡廳,Gloria想要先打破學習和促銷的刻板印象,讓企業傘下的業務員可以帶人「進來」。倉庫是「被動」的,但是體驗服務,是「主動」的。 今天使用的導覽耳機。 「當時我在安麗已經工作十幾年,一開始,我是站在不認識安麗的人的立場,開始想我該怎麼介紹這間公司。就像大學畢業生要找工作一樣,一開始你要怎麼認識企業?一定是上網先查一下背景,這就是介紹組織沿革。接下來你會想這工作可以做嗎?有沒有騙人?所以我們要給一些優秀的產品證據。接下來大眾會問的問...

[日本.大阪]旅途,第61日

處在移動的狀態久了,最近很常意識到自己的浮躁。 累,但是捨不得闔眼,因為覺得好像還有什麼內心深處的黑洞沒有填滿。分明擺爛正事不作。 日常最開心的事情是上廉價超市買菜,吃個台幣30元的布丁都倍感奢侈。可是看到便宜的蘋果、水梨(30出頭可買),或者一顆90價格還算能接受的鳳梨,就滿心歡喜。這時就覺得台灣飯後無時無刻從小到大,那些承在玻璃盤中的棗子、芭樂、楊桃或蓮霧……很多東西溫帶國家的可憐國民們一生都沒見過,生在台灣何其奢侈。即使在大阪最便宜的超市,西瓜一顆也要台幣300以上,更別提稀少的葉菜……一直都覺得京都標榜懷石湯豆腐是可悲的,無生鮮蔬果,故標榜醃漬,味覺選擇有限,故妝點盤中小景增添視覺無窮。千利修化繁為簡追求枯淡蕭索本來是反華奢,反崇中媚外,但何嘗不是因為無能為力?燒不出景德鎮的白瓷,那麼粗糙的茶碗也別有雅趣。敝帚自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