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ichard Tsai又要主持又要主講,又要帶動現場氣氛,真是太強。Ting-i Wang說主持人看起來像慈善家,沒有身段、演說從容、輕簡而不浮,有大富大貴之相。 2.雖然有中場休息兩次各15分,但1:30~5:50連續四個半小時聽下來,感覺比去深圳年會工作坊還要疲勞。料想該不是CLBC場地冰天凍地、體能消耗加速之故?!我自己聽到後半其實也已經有點開始神遊.... 3.從第一個中場休息開始,就開始有朋友陸續包袱款款來去。感謝Richard不嫌棄,把我放在壓軸,但更該感謝救援投手Wesley Hwang虎虎生風賣力搞笑!不然輪到我的時候可能有1/3人間蒸發,1/3騰雲駕霧,1/3雙手抱胸動彈不得。大恩大德沒齒難忘。 4.本來沒有打算花時間自我介紹,怕感覺像是來聯合勸募還是招商,但是好像還是應該準備一個更簡單的版本讓大家認識自己。雖然主持人不知該怎麼介紹我的狀況相當常見,但好像應該面對現實、對症下藥。畢竟每次上台自己也是用戶體驗的一部分。這時不由得感覺自己像是一本設計不全的使用說明書。 5.今天講稿和ptt整體表現不是很理想。雖然想把此趟中國(甚至包含部分過去海外多國採訪)感受到的現場經驗串起來,但是耗費太多時間談背景現況,反而變得有點失焦。像@Swatch直接從結論關鍵句舉證,或者Richard每段都給超犀利結語,應該會更精準。 6.精簡、精簡、精簡!即使每個小論點都可以講兩小時。只能說自己終究不夠嫻熟,所以無法舉重若輕。 7.此趟去中國,其實發現最多的,是自己潛在可以扮演的角色,還有自己可以值多少錢。 8.或許ptt整理不夠清晰,是因為我以文化工作者身分跨到體驗領域,一直在找自己的定位、優勢和可以追尋的脈絡。上台還是會有個動力逼自己試著把目前自己所了解的知識領域串接起來。希望有機會重新再作講稿迭代。 9.鄭雅中把中國年輕人的積極、敏銳度和狼性寫得很精彩,但是在外國人主講的workshop上基本上都只有我倆在QA。我也很期待有人可以像Richard說的揭竿起義高喊「我要怎樣才能取代你?」就外文互動來看,強國都不強國啊!應該可以有個專題專講「工作坊的QA你和我」。 10.這趟我參加了六場工作坊,有四場都是講座,並沒有實際操作。有操作的,也因為缺乏facilitator所以效果不彰。先前參加SDN台灣年會的感覺也是一樣...
Experience Design, Public Space, Visual Narration, and Trav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