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日本.東京]0628初探Only Free Paper


早上拜會完第一間日本綜合媒體出版集團Media Factory,頓時覺得台灣根本談不上什麼媒體集團,自製能力實在相差太遠了。此外也正實過去讀到的資料,日本幾乎所有漫畫雜誌就算實賣六成都還是賠錢的,刊物本身完全是宣傳品,要靠裡面每部作品達到15000本以上銷量才有可能打平。台灣幾十年來漫畫界都是作假的,以後不要再聽信誰喊辦雜誌培養漫畫作者了,這不是傻B搞不清楚狀況就是別有居心想跟政府撈錢。

訪談頭昏眼花,下午去ZINE和獨立出版freepaper重鎮澀谷PARCO名店Only  Free Paper看到相當多有趣的免費刊物。如今出版門檻低,但我們還是不能忘記初衷:刊物是對話的傳播工具,既然要花錢印,最重要的是背後的想法和功能。刊物是品牌的大腦,要讓人看到腦裡在想什麼,進而認同和感動。商品是品牌的四肢,是大家實際好用有用喜歡與認同的具體物件。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澀谷PARCO百貨竟然有這樣的遠見和氣度,願意把一個櫃位空間讓給店長開業。根據現場的剪報資料報導,澀谷PARCO認為這間店帶來的人和社會影響力,不是金錢可以估算的。


譬如你有一家店,有理念並介紹自己的產品:

[視覺/工藝]

パ紋 從家紋出發變成客製化Personal紋樣「P紋」
Paper Planes 由背後這間紙業公司PaperWorld經營
金星灯通信 復古雜貨開發小店
wrap 這間英國的包裝紙雜誌這次春夏號和日本潮店via bus stop合作,非常精美會想讓人收藏

或者你有BLOG,利用刊物展示作品增加曝光與接案機會。雖然我知道製作刊物的人不一定打算往設計服務(Design as Service Business)/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前進,但如果不是要增加更有趣的工作機會,那就是應該像上面的商家或品牌那樣,背後應該是有我們自己銷售的物品/展示的作品/或推廣的理念。如果不全然依靠外面的錢,就必須能在商業過程中傳達思考,這樣才有辦法永續。因此物品/服務本身的設計材質和功能,也應該帶有更多的顧慮,不只是個人表現,要替使用者著想更接近他們。

當然ZINE在某種意義上帶有個人表現的特性,因此在推廣理念或展示作品的創作層次上,如果把它當成個人作品集來經營也未嘗不可,這時候的評價標準就不是以穩定的整體考量出發,而是從品質和尋找意氣相投讀者的基礎上向前走。這時候的難度和判斷標準又會不一樣。

CUT and PASTE
車內絵日記
TO THE BRIGHT LIGHTS 作者BLOG與另一計劃goodbye, oyster

[文化]

感覚をひらく(開拓感官) A2雙面全彩,很有FU的藝術教育ZINE,背後的museum-lab大有來頭,是巴黎羅浮宮與日本DNP大日本印刷自2006年起合作的企劃.除了專用展示空間之外近年來也將累積的know how應用在更多合作策展上。話說大日本印刷也太變態了,另外還有一個空間ドットDNP專作新媒體交流與活動。到底還有多少展場與相關延伸規劃啊?
TSUNA 相撲文化免費ZINE,帥
フリーペーパーののさま 淨土真宗佛教ZINE,酷

[音樂]

コトト(KOTOTO 音人) 專做奈良的音樂場景、人和事,每期一張全彩A4,不限音樂類型,從學生寫信促成全日本最大管樂隊遊行,到淨土真宗淨教寺浴佛節辦尼姑聲樂與土耳其樂器LIVE。背後營運是奈良音樂節(ムジークフェストなら
風とロック(風與搖滾) 有名的老派搖滾攝影免費誌,也讓人想到阿豬
[如果結合香港《黑紙》的賣法(在7-11出現的一頁雜誌),感覺好像有點搞頭。黑紙賣到賺一百萬港幣還可以創辦新的青少年娛樂誌《100毛》,現在很夯。]
- 季刊音樂ができるまで(音樂做好之前) 報導獨立動畫短片《音樂》的製作過程,改編自漫畫《音楽と漫画》。漫畫原作專題很有意思。
SongLighters 極其袖珍可愛的小小書,每期以詩的方式介紹兩個歌詞作者

[文學]

kobutu 好物 一張A4折成A6的文學小誌,非常有味道的企劃短篇
辞書のほん 從字典出發進行企劃,有趣度超驚人刊物!



文藝創作先告一個段落,放大一點來看看國際觀與地區性的刊物。這背後到底都怎麼搞起來的……

[國際觀]

HearTo 慶應義塾大學的社團SAL是以學生身分出發關心國際事務的組織。最近他們以國際合作相關人士為主題,創辦了這本有趣的訪談誌(除此之外他們還有背包旅行文化免費誌BACKPACKER、社會企業購物袋To2Bag計劃、以及系列短片)。


首期報導社會創業者税所篤快,人道救援工作者高遠菜穗子,與戰地攝影師佐藤和孝。值得注意税所篤快這個現在爆炸竄紅的大學生社會創業家在全世界結合日本年輕世代力量,在孟加拉、巴勒斯坦、菲律賓、緬甸、約旦、盧安達等地推動e-learning計劃,他有出書,並獲東大、DELL、UNIQLO等贊助支持。
WorldJC 九州福岡發行的國際資訊ZINE,這期80期是休刊號,雖然編輯有點錯亂,但裡面的東南亞雜誌連線專欄很酷!
LES MOSAïQUES du continent 以非洲紀實為主的免費攝影誌很驚人,背後MND好像是一間貿易展銷公司

Only Free Paper的原點之一是日本各地的免費宣傳誌。這部分和地方觀光行銷,社區營造,還有環境生活都有牽連,算是很重要的大宗。當然做為宣傳品而言,有些真的很偏宣傳或觀光廣告,乏善可陳非常無聊,但可能對當地人有基本的實用性(譬如折價券等),和地緣商業越親近的放在東京就越詭異。

[社會/環境/生活風格]

ののわ 關注東京中央縣立川到三鷹中間的生活區間,以人x綠x空間為主題的ZINE
つなぐ通信 base在東京多摩三區,用世代傳承的企劃角度談高齡生活,很有意思。與岡山縣的高齡誌シニアNavi是姐妹誌
- しごととわたし(工作與我) 以工作與女性為主題,每期採訪一個素人女孩、女人、媽媽……線上可以看舊刊list,感覺很適合出書啊
ヒトシゴト(一件事) 日本人力資源公司的宣傳行銷經常帶有很強的社會多樣性,不只是談成功論,反而經常會顯現出各行各業比較無貴賤的尊重感。譬如RECRUIT的看護x漫畫專頁HELP MAN! JAPAN等。這本是マイナビ名古屋分社創的工作訪談誌,這期主題是「うみだす(孕育)」,從藝人、林業談到運動教練。
タイの台所新聞(泰國廚房新聞) 廚藝教室發起的文化交流嘆為觀止
FILT 完成度非常主流的生活誌,但抽象主題的企劃構想串連很厲害
GROUNDSCAPE 社區探查ZINE

我一直不太能理解最近開始紅起來的真實世界空間脫逃遊戲到底在玩什麼,但是竟然已經出現專門的活動刊物了!

[空間遊戲]

SCRAP 京都的企劃公司SCRAP發行的免費刊物,我拿到這本整本都是各個脫逃遊戲的活動廣告
- MYSTERY MAGAZINE 背後是一間靜岡縣新創的廣告公關策劃公司維新ENTERTAINMENT



在店裡逛了一整個下午,還看到店長接受完一整串訪談,可惜聲音太小我早上採訪完MEDIA FACTORY腦筋又不靈光聽不仔細。事後和店長聊了一下,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合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桃園]你聽過安麗,但可能沒聽過安麗的體驗設計?!

「你聽過安麗嗎?」今天有幸參加台科大宋同正老師seminar的 安麗桃園體驗廣場 參訪,到了現場,真的就是全球直銷龍頭Amway耶! 11年前,台灣安麗南北物流倉庫出現運用效率不平均的問題。由於業務集中在台灣北部,造成北部物流中心2800坪負責70%營收,南部物流中心4200坪負責30%營收,北部天天加班,南部每天開機有限的狀況。就在這時候,儲運處處長黃桂琴(Gloria)決定放棄南部倉庫,在物流倉庫全面自動化的同時,引進體驗經濟。 物流倉庫最大的突破,在於建立全自動高20m、深85m的倉儲長城,大幅縮小倉庫的土地佔地面積,節省70%的土地成本。原本堆高機調度倉儲平均3分鐘的操作,搭配條碼感測、上架調貨盤點系統、恆溫室等周邊配套之後,縮短到48秒。除此之外,從紙箱包裝、檢貨、重量品管到進入物流宅配全程15分鐘的流水線,也大幅增加效率。 那麼減少的人力呢?那些消失的堆高機駕駛、倉儲人員該何去何從? 大家都是從直銷認識安麗,然而安麗企業本部的員工,是不能從事直銷的。當企業基層員工心事重重,擔心自己遭到取代的時候,Gloria問大家說:「你們想不想改變?」 「想。」 「好,那我們來學怎麼泡咖啡。」 .體驗設計創造的舞台 直銷一向背負著相對負面的社會形象。強迫購買囤貨的傳聞、上下線的組織制度不透明、還有拉人頭的人情壓力,都讓直銷產業外圍的人感到卻步。 直銷是一個正正當當的行業,不必搞神秘。Gloria雖然是物流出身,也不是設計師,但是她抓到了「不透明」的問題癥結。她決定利用這個改造物流倉庫的機會,重新建立一個「透明化」的運作系統。R&J咖啡廳就是第一個接觸點。事實上,全球各地安麗分部雖然有客服、生產管理、和物流等功能,但是沒有人經營對外公眾的咖啡區。透過這個咖啡廳,Gloria想要先打破學習和促銷的刻板印象,讓企業傘下的業務員可以帶人「進來」。倉庫是「被動」的,但是體驗服務,是「主動」的。 今天使用的導覽耳機。 「當時我在安麗已經工作十幾年,一開始,我是站在不認識安麗的人的立場,開始想我該怎麼介紹這間公司。就像大學畢業生要找工作一樣,一開始你要怎麼認識企業?一定是上網先查一下背景,這就是介紹組織沿革。接下來你會想這工作可以做嗎?有沒有騙人?所以我們要給一些優秀的產品證據。接下來大眾會問的問

文化空間的公共性是什麼?——小探美國AS220

(全文首刊於 《台灣建築》2015 2月號 ) 大概因為這期有藤森照信談丹下健三的演講整理,博客來相當熱賣,有機會的朋友們可以找來讀讀呦。 如今台灣政府討論「文化空間」的時候,多半打著「創意經濟」的口號追求營利收益,卻無創意經濟的實質,對於建構上下游產業鏈完全沒有任何具體對策。進而引發「觀光地景」以及「文化資產出租」兩種現象。松山文創園區、台中歌劇院、古蹟標租⋯⋯問題已經一一讓人難以忽視。 那麼,我們該往哪裡前進呢?讓我們看看全球最強的在地型文化空間 AS220 的例子。 任何文化空間的成立,背後都必定有一個基本的價值目標。由於當代的文化從狹義的「文化藝術」延伸拓展到社會學廣義討論的「人類所有的精神與物質活動產出」,對於文化的定義也受各個地方的社會、經濟、政治現況影響,出現許多認知上的落差。因此,想要討論文化空間的公共性,我們一定得從背後的動機,也就是主事者的「文化決策」開始談起。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判斷這個文化空間的成效符不符合原本的目標。更進一步,也才有可能討論空間的「公共性」是什麼。 兩套不同的價值系統 製造業外移、失業率升高、全球化經濟分工促使許多工業國家政府必須面對產業轉型的問題。為了解決社會與經濟的變化,「創意經濟」被視為諸多解決方案之一。許多國家都以英國工黨於1990年代末提出的「創意經濟」作為模範,希望效法英國政府的政策方向與產業發展模式,台灣也不例外。 工黨上台後,面對製造業崩解、產業出走的處境力求轉型,開始盤點全國產業結構,1998年推出創意產業盤點報告(The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確認英國的在地產業狀況之後,才確定要發展創意產業。所謂產業,指的是具備上下游生產鍊的整體生態系,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到行銷物流全盤都必須包含在一起思考,這樣才有可能提供更多工作機會。 然而,當我們回顧英國提出的報告,我們會發現「文化多樣性」並不在產業報告的關心範圍。此外,以報告中的音樂項目為例,特別註記教育與訓練如同購買樂器,並不包含在「總產值」、「消費者支出」甚至「就業人口」的統計範圍。這似乎可以解釋,在經濟發展導向的產業路線中,推廣教育不能作為「產值」,反而算是開銷與投資的「支出」。白話的說法就是:推廣教育要花錢,沒辦法創造真正的產值。

[日本・東京] 日本落地攻略 check-list

準備了一整年,去年終於離開工作幾年的中國轉職到日本啦!這次用用戶旅程圖的流程整理了一下相關備忘攻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喔。(關於找工作,未來應該是另一個系列文章了) 【目錄】 A.事前準備與抵達日本 [1.辦理簽證] [2.前往日本前的預先準備] [3.抵達日本機場:簽證・上網・暫時安頓] B.落地第一週 [4.租房] [5.戶籍登記] [6.辦理手機門號與上網] [7.開戶與辦卡] [8.入住與家具] A.事前準備與抵達日本 [1.辦理簽證] ↑回目錄 依據是工作還是留學,確定合同之後,海外負責對口單位會替你跟日本外務省的入國管理局申請相關文件,並把資料用EMS之類快遞寄出,在成功完成簽證手續之前,這段期間不能前往日本(費時數週到一個月) 拿到文件資料之後,前往自己住處當地的日本外交單位辦理簽證(費時一到數天) 拿到簽證之後就可以訂機票前往日本了 後續:在日本機場入境時,審查護照的入境櫃檯會根據簽證把在留卡發給你,並且提供後續前往區役所登記戶籍的相關流程說明資料 [2.前往日本前的預先準備] ↑回目錄 常用清單: 自己可以準備列一個常用清單存在evernote,後續可以依照checklist一步一步更新內容,因為很多訊息公家機關或銀行經常會用,剛辦好電話或戶頭可能也記不清楚號碼或卡號 生日換算: 昭和・平成・・・ 暫時地址: 地址是最最基本必備的,就像是台灣的戶籍,下一大步驟 「B.落地第一週」 裡面所有的步驟的起點就是要有地址(旅館地址無法在區公所登記,必須是一個短租之類的住處,之後如果搬家,也必須重新去區役所更新在留卡上的戶籍) 刻  印: 雖然現在很多銀行可以接受開戶只用簽名,以備萬一可以準備,台灣刻印便宜非常多! 初期上網: 由於剛剛到日本,沒有辦法正式辦手機門號,建議事先在台灣事先辦一週到一個月的sim卡上網,比較便利又划算 行程規劃: 我預計在抵達日本一週之內找到住處,然後保留一點彈性入職,所以提前10天左右出發,也因為這樣,有機會在正式入職前就先跟海外公司的HR在日本當地碰面,請教一些租房相關的公司補助或保證人等等事宜,很多事情事前在offer package裡面沒有辦法問得那麼仔細 行李打包: 因為找房需要一點時間,依據自己初步規劃,確定自己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