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日本・東京] 日本落地攻略 check-list



準備了一整年,去年終於離開工作幾年的中國轉職到日本啦!這次用用戶旅程圖的流程整理了一下相關備忘攻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喔。(關於找工作,未來應該是另一個系列文章了)


A.事前準備與抵達日本
[1.辦理簽證]
[2.前往日本前的預先準備]
[3.抵達日本機場:簽證・上網・暫時安頓]
B.落地第一週
[4.租房]
[5.戶籍登記]
[6.辦理手機門號與上網]
[7.開戶與辦卡]
[8.入住與家具]

A.事前準備與抵達日本

[1.辦理簽證]↑回目錄
  • 依據是工作還是留學,確定合同之後,海外負責對口單位會替你跟日本外務省的入國管理局申請相關文件,並把資料用EMS之類快遞寄出,在成功完成簽證手續之前,這段期間不能前往日本(費時數週到一個月)
  • 拿到文件資料之後,前往自己住處當地的日本外交單位辦理簽證(費時一到數天)
  • 拿到簽證之後就可以訂機票前往日本了
  • 後續:在日本機場入境時,審查護照的入境櫃檯會根據簽證把在留卡發給你,並且提供後續前往區役所登記戶籍的相關流程說明資料
[2.前往日本前的預先準備]↑回目錄
  • 常用清單:自己可以準備列一個常用清單存在evernote,後續可以依照checklist一步一步更新內容,因為很多訊息公家機關或銀行經常會用,剛辦好電話或戶頭可能也記不清楚號碼或卡號
  • 生日換算:昭和・平成・・・
  • 暫時地址:地址是最最基本必備的,就像是台灣的戶籍,下一大步驟「B.落地第一週」裡面所有的步驟的起點就是要有地址(旅館地址無法在區公所登記,必須是一個短租之類的住處,之後如果搬家,也必須重新去區役所更新在留卡上的戶籍)
  • 刻  印:雖然現在很多銀行可以接受開戶只用簽名,以備萬一可以準備,台灣刻印便宜非常多!
  • 初期上網:由於剛剛到日本,沒有辦法正式辦手機門號,建議事先在台灣事先辦一週到一個月的sim卡上網,比較便利又划算
  • 行程規劃:我預計在抵達日本一週之內找到住處,然後保留一點彈性入職,所以提前10天左右出發,也因為這樣,有機會在正式入職前就先跟海外公司的HR在日本當地碰面,請教一些租房相關的公司補助或保證人等等事宜,很多事情事前在offer package裡面沒有辦法問得那麼仔細
  • 行李打包:因為找房需要一點時間,依據自己初步規劃,確定自己需要先帶多少家當在身邊,不然移動也不太方便
  • 住宿搜尋:先預訂暫時的住處,也可以先下載一些app或網站開始搜尋租房區域,價位等等資訊,詳細請看後續[4.租房]
  • 換  錢:日本匯率貴,海外銀行手續費影響大。事先多準備一些現金比較好,
[3.抵達日本機場:簽證・上網・暫時安頓]↑回目錄
  • 入境:在日本機場入境時,審查護照的入境櫃檯會根據簽證把在留卡發給你,並且提供後續前往區役所登記戶籍的相關流程說明資料
  • 上網:由於剛剛到日本,沒有辦法正式辦手機門號,建議
    • 事先在台灣事先辦一週到一個月的sim卡上網,比較便利
    • 如果像我是從其他國家到日本,只能直接在機場辦理旅遊sim卡,但是日本沒有吃到飽,價格相對比較不划算
    • 之後定居之後的上網,請參考[6.辦理手機門號與上網]
  • 安頓:入住暫時的住處安頓,接下來就可以開始挑戰日本鬼打牆⋯⋯不對,是新生活!



B.落地第一週

雖然日本對於外國人申請永久居留權和工作簽證的政策越來越多,越來越開放,但是很多服務設計的政府和民間流程都還沒有針對外國人做優化,以下根據去年我個人經驗整理,避免大家充滿挫折感。第一週最重要的重點是,在日本落地所有申請有一個必備資料的優先順序,核心關鍵如下:
  • 租房
  • 登記戶籍
  • 手機門號
  • 銀行開戶
[4.租房]↑回目錄
  • 前提:旅館地址不能登記,所以一定要先確定住處,戶籍登記是一切的基礎,如果不是有留學宿舍的話,一開始第一步一定要先確定住處才能去政府登記,沒有登記無法辦手機和銀行開戶。
  • 事前搜尋:基於對房仲小哥的用戶參訪,由於日本全國的租屋系統資料庫只有兩個,不論去任何房仲公司,內容可以說完全一樣(我還看了一下介面拍了一些截屏←此人病得不清)。所以建議出國前就可以開始上網查想要居住區域的租房訊息。
  • 租屋平台:用了幾個相關搜尋app和網站,個人感覺目前比較好用的還是Recruit的Suumo,日本有很多中小型的房仲譬如社區營造業比較有名的東京R不動產等等,但是他們利基市場和房源都太少,並不適合像我這樣海外轉職初來乍到的用戶群體。
    https://suumo.jp/
    (suumo的商業模式其實還是分類廣告的概念,關於日本租房產業的stakeholder map和痛點分析我是現場也畫了,但是超出本文範圍←此人病得不清)
  • 判斷重點:看房搜尋可以做非常多篩選,以下整理一些重點
    • 交通:日本公共交通便利但是並不便宜,可以先從自己工作生活圈的通勤時間的半徑開始做決定是在哪個區域,需不需要轉乘,主要想住在哪條地鐵線來先假設一個範圍
    • 預算:基於自己預算觀察居住城市區域的房租價位
    • 關鍵篩選條件:
      • 大小:基於同樣房租區間比較房間大小,隔間等等,一般單人的話25-30平方公尺還可以,兩人住35-40平方公尺的比較舒適,小家庭就最好要50-70平方公尺比較好了
      • 隔間:日文常見2LDK這類標示(2=兩個獨立房間 L客廳 D餐廳 K廚房)
        事實上,因為日本空間小,LD,或者DK根本同一間很多,我個人比較喜歡寬敞不要隔間的flat,所以會特別找完全打通不隔間一整戶的房子,視覺也會比隔間得感覺更寬闊
      • 角部屋(位在建築物的四個角,會有兩面牆面開窗通風陽光比較好)
      • 一樓以上(一樓比較陰暗潮濕,通常樓層越高越貴」)
      • 附帶網路(這個其實比意外中好用,參見後續[6.辦理手機門號與上網][WIFI] 租房預設WIFI
      • 衛浴分離(這樣有人洗澡不會干擾上廁所)
      • 建築年數:房仲小哥提到80-90年代有一個建築法規修訂,新建的房子耐震係數會高上非常多,所以建議選大概屋齡25年以內的房子
      • 家具:日本租屋基本上只有空房,完全不附任何床架,桌椅,冰箱,洗衣機等(有些連瓦斯爐都沒有),如果在意預算的話,可以考慮有附傢俱的房源
    • 多看一些相近區域篩選的,就會對行情有個概念,繼續針對自己在意的差異與條件尋找其他區域比價,或者類似區域價格區間比價。以東京來說,基本上市區內不管是鬧區還是舊社區,一兩人住都是8-10萬日圓一個月
    • 在日本還是有很多租屋管理公司排斥租給外國人的,很多自己準備清單的最後可能沒有用,這階段的比較主要是讓自己有個初步概念
  • 拜訪房仲:安頓好之後,帶著自己的清單抵達任何一家看起來比較順眼的房仲面對面商量(可以在自己暫時住處附近找,也可以去自己實際未來想租房的區域附近看),重點是依據網路上的資料,尋找接近居住區域想要看的房屋多的房仲
    • 跟房仲聊的時候,也注意一下好不好相處,可不可以信任,另外有一個重點,好的房仲會提醒很多細節,譬如身為外國人,會替你主動過濾建議篩選
    • 確定想要看的房,房仲會打印,幫忙預約看房時間,盡量集中日期同一天多看幾家
  • 總金額估價:日本租房最大的差異是初期開支很大,租房之外,基本上房仲會收一個月房租仲介費,屋主會收一個月禮金,押金一個月,可能還要預繳前兩個月房租,現在很多還會收保證金,每個月還有管理費,加起來才是真正預算總數,所以確定自己的候選清單之後,真正要計算的是一開始大概要多少錢(大概五六個月房租),還有一整年大概花多少錢
  • 決定:確定想租的房子之後,填寫相關文件資料
    • 有些要蓋章(!)
    • 通常會同時申請瓦斯水電轉帳代繳等等,但是這時候還沒有銀行戶頭(!)
    • 需要電話號碼,但是這時候還沒有手機門號。我是因為事前做功課,順便請房仲幫忙先申請了暫時的IP電話,參考後續[6.辦理手機門號與上網][門號] IP電話。可是真沒有手機門號也沒辦法,後續再補資料
    • 確認保證人/緊急聯絡人(這和你的公司等等有關,要看你的上司或HR部門能否幫忙,現在因為很多租房會要求支付保證金委託保證公司,就不需要了)
    • 提出租屋申請書
    • 房仲會先跟實際代管房子的管理公司確認,這時候算是下訂,印象中有付幾千到一萬的訂金(需要一到三天工作天,因為管理公司很多都連email都沒有)
    • 這段空檔去登記住處,辦好手機,開好銀行戶頭
  • 後續:簽約入住
    • 對方管理公司確認,獲得確認信之後需要填寫轉帳匯款資料
    • 簽好合同保管好
[5.戶籍登記]↑回目錄
  • 前提:這個辦完之後才有辦法辦手機,銀行開戶
    • 簽證的入境規定是14天內要辦住所登記,感覺包含以上租屋,手機,銀行開戶等等事情,覺得對於全部自己來的人來說,不是做不到,但是時間限制實在有點不合理
    • 需要的文件主要是在留卡
  • 確認營業時間:我去的市役所週末定休,但每月第二週日有開,可以上網查一下自己未來住處市役所的營業時間
  • 辦理:大城市通常現在外國人也多,可以問志工確認要「轉入登錄」排號碼牌
    • 填寫資料和自己新家的地址等等,在留卡背面會印上戶籍地址,就完成了
  • My Number:日本沒有身分證,還有一個My number的制度,未來為了處理稅務、國際匯款譬如轉賬回台灣等等和金錢法務相關的事情,會需要這個文件。目前的申請流程是在你辦理戶籍登記之後兩到三週,你會在戶籍地收到「通知卡」和「My Number申請書」,之後可以前往市役所或線上辦理。詳細流程可以參見這個日本總務省的連結
[6.辦理手機門號與上網]↑回目錄
  • 了解自己需求:以我來說需要電話號碼可以接聽,聯繫預約店家。平常很多網路驗證碼要簡訊。也需要可以大量上網(出門在家都有穩定網路)。然而因為固定門號會綁約兩年,自己需要上網做功課。雖然選項和品牌很多,但建議重點就是,有通話,能上網,能收簡訊,家裡更需要Wifi。日本很多只有部分服務的選項,乍看選項很多,可以只選上網不通話之類,但只是讓人覺得眼花撩亂⋯⋯
  • [門號] 廉價SIM卡:現在一般常見的,是直接去ビックカメラ之類電器行,或者Amazon買便宜開通包,辦理廉價SIM卡(IIJMio, line mobile等),只要登記好地址後現場信用卡付款,現場就可以用。
  • [門號] IP電話:IP電話只要網路就可以用,不需要SIM卡,但是有實體電話號碼,在剛到日本初期其實還滿好用,最大缺點是不能收簡訊。先前搜尋辦理門號的時候發現這篇部落格文章,也實際試用了一下,其實在剛到日本的前幾週是一個還不錯的短期解決方案,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可是因為這個服務開通需要一個人用日本手機門號幫忙打一通電話過去驗證,所以還是有一個門檻(BUG)。
  • [門號+WIFI] 手機寬頻套餐:如果確定會待很久,可以考慮到三大電信行(DoCoMo, Au, Softbank)直接辦綁年約的手機門號+上網套餐。目前聽說Au比較好,因為DoCoMo和 Softbank是同樣線路,其實上網網速比較慢。然而這裡有一個坑,因為不是每棟大樓都有牽三大廠家的寬頻,所以就算想辦套餐,你租的房子不一定支援。此外寬頻現在又有很多新廠商,我本來想辦號稱最快的NURO光纖寬頻,後來也是因為租的房子沒有辦法施工牽線路,結果花了一兩個月什麼都沒辦成。
  • [WIFI] 租房預設WIFI:現在很多比較有翻修過的公寓,都有預裝WIFI,雖然網速不一定保證很快,但是如果想省錢,網速又還可接受,可以租房時優先考慮有附網路的,有些甚至連月租費都不用付。
  • [WIFI] 隨身WIFI:由於日本沒有上網吃到飽,SIM卡流量用完網路就會變超慢。如果你用量大,家裡又沒有寬頻,現在很多廠商出了隨身WIFI的服務。我試了幾個月的FUJI Wifi很不錯。線上申請,不綁約,信用卡付款,相當方便。
[7.開戶與辦卡]↑回目錄
  • 選擇開戶行:日本金融業最大的門檻就是大家都從手續費收錢,所以墊高很多跨生態轉換的成本。因為每次提款可能都要100-130日圓左右的手續費,所以最好優先選容易提款,轉帳又有一定次數免手續費的銀行開戶。
    • 目前最方便的,主要是網路銀行起家的新生銀行(日本所有便利商店提款機免手續費提款,網銀便利,沒有APP,不能海外提款)、樂天銀行(每月免手續費7次,在樂天生態圈裡面集點很棒,推薦先辦金融卡兼借記卡的debit card,可以海外提款),東京スター銀行(日本所有便利商店提款機免手續費提款,網銀便利),還有日本郵政(郵局到處都有,全家提款機很多是日本郵政,網銀還沒測試)。
    • 大行的話,主要是三菱MUFJ,りそな,考慮點主要也和公司薪水戶頭轉哪裡有關。大行的優勢,可能是辦信用卡比較容易一起通過吧。我在網路原生的新生銀行開戶,辦了半年信用卡,薪資水平在日本算中高但是信用卡審核一直被退。
    • 如果要匯款,目前聽說郵儲國際匯款手續費最便宜。
  • 辦卡:日本信用卡不好辦,很多人推薦最容易的樂天信用卡,我辦也失敗。最後選擇了樂天的借記卡。
    • 基本上我是開一個樂天銀行的網銀戶頭,然後從新生銀行網銀轉錢進去,線上刷卡的時候就可以用樂天的VISA借記卡等同VISA線上交易,比較方便。此外,樂天借記卡信用卡消費都會累積樂天點數可以在樂天商城折價,長久使用也滿好的。
    • 因為日本公司都全額補助通勤月票,一次儲值都是幾萬,平常通勤卡也可以當成悠遊卡那樣的電子錢包購物累積點數。如果辦得成功,我會很想辦ANA和PASMO聯名的哩程累積交通卡,或者JAL和SUICA聯名的哩程累積交通卡
    • 網路上相關辦卡還有累積積分比較的文章也很多,基本上這和日本的消費生態系統有關,是另一篇文章了。
[8.入住與家具]↑回目錄
  • 簽約入住,對方管理公司確認,獲得確認信之後需要填寫轉帳匯款資料之後終於可以住進新家了!
  • 日本現在有很多二手平台,家電、沙發、桌椅、床架應有盡有,東京我很愛的像是Tokyo Recycle(分店很多,質量品相都很好)或者連 Book Off都有專門經營這樣的生意,可以網路先看好,再去門店看現貨。
  • 慢慢安頓,生活用品等等基礎依靠百元店(DAISO、CanDo等等超多種)、宜得利KEYUCA、Tokyu HANDS就非常實惠品質好。MUJI偏貴品質也不一定較好。安頓的過程,自己的家也一點一點成形,也是一件自己照顧的作品。
  • 日本雜貨雖然很豐富又設計精美,但是織品類的像是床包、枕套、窗簾等其實選擇並沒想像中多。後來開始慢慢收集自己喜歡的家飾品牌,像是日系北歐風UnicoACTUS等。
  • 傢俱之外,現在好一點的家具賣場都會兼營觀葉植物,尤其是大型盆栽,其實相當有味道,養植物變成室內設計和時尚潮流的品味象徵,也有專門以植物為主的精品店譬如 Biotop Nursery,和花店氣氛很不相同,也是另一種生活樂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桃園]你聽過安麗,但可能沒聽過安麗的體驗設計?!

「你聽過安麗嗎?」今天有幸參加台科大宋同正老師seminar的 安麗桃園體驗廣場 參訪,到了現場,真的就是全球直銷龍頭Amway耶! 11年前,台灣安麗南北物流倉庫出現運用效率不平均的問題。由於業務集中在台灣北部,造成北部物流中心2800坪負責70%營收,南部物流中心4200坪負責30%營收,北部天天加班,南部每天開機有限的狀況。就在這時候,儲運處處長黃桂琴(Gloria)決定放棄南部倉庫,在物流倉庫全面自動化的同時,引進體驗經濟。 物流倉庫最大的突破,在於建立全自動高20m、深85m的倉儲長城,大幅縮小倉庫的土地佔地面積,節省70%的土地成本。原本堆高機調度倉儲平均3分鐘的操作,搭配條碼感測、上架調貨盤點系統、恆溫室等周邊配套之後,縮短到48秒。除此之外,從紙箱包裝、檢貨、重量品管到進入物流宅配全程15分鐘的流水線,也大幅增加效率。 那麼減少的人力呢?那些消失的堆高機駕駛、倉儲人員該何去何從? 大家都是從直銷認識安麗,然而安麗企業本部的員工,是不能從事直銷的。當企業基層員工心事重重,擔心自己遭到取代的時候,Gloria問大家說:「你們想不想改變?」 「想。」 「好,那我們來學怎麼泡咖啡。」 .體驗設計創造的舞台 直銷一向背負著相對負面的社會形象。強迫購買囤貨的傳聞、上下線的組織制度不透明、還有拉人頭的人情壓力,都讓直銷產業外圍的人感到卻步。 直銷是一個正正當當的行業,不必搞神秘。Gloria雖然是物流出身,也不是設計師,但是她抓到了「不透明」的問題癥結。她決定利用這個改造物流倉庫的機會,重新建立一個「透明化」的運作系統。R&J咖啡廳就是第一個接觸點。事實上,全球各地安麗分部雖然有客服、生產管理、和物流等功能,但是沒有人經營對外公眾的咖啡區。透過這個咖啡廳,Gloria想要先打破學習和促銷的刻板印象,讓企業傘下的業務員可以帶人「進來」。倉庫是「被動」的,但是體驗服務,是「主動」的。 今天使用的導覽耳機。 「當時我在安麗已經工作十幾年,一開始,我是站在不認識安麗的人的立場,開始想我該怎麼介紹這間公司。就像大學畢業生要找工作一樣,一開始你要怎麼認識企業?一定是上網先查一下背景,這就是介紹組織沿革。接下來你會想這工作可以做嗎?有沒有騙人?所以我們要給一些優秀的產品證據。接下來大眾會問的問

文化空間的公共性是什麼?——小探美國AS220

(全文首刊於 《台灣建築》2015 2月號 ) 大概因為這期有藤森照信談丹下健三的演講整理,博客來相當熱賣,有機會的朋友們可以找來讀讀呦。 如今台灣政府討論「文化空間」的時候,多半打著「創意經濟」的口號追求營利收益,卻無創意經濟的實質,對於建構上下游產業鏈完全沒有任何具體對策。進而引發「觀光地景」以及「文化資產出租」兩種現象。松山文創園區、台中歌劇院、古蹟標租⋯⋯問題已經一一讓人難以忽視。 那麼,我們該往哪裡前進呢?讓我們看看全球最強的在地型文化空間 AS220 的例子。 任何文化空間的成立,背後都必定有一個基本的價值目標。由於當代的文化從狹義的「文化藝術」延伸拓展到社會學廣義討論的「人類所有的精神與物質活動產出」,對於文化的定義也受各個地方的社會、經濟、政治現況影響,出現許多認知上的落差。因此,想要討論文化空間的公共性,我們一定得從背後的動機,也就是主事者的「文化決策」開始談起。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判斷這個文化空間的成效符不符合原本的目標。更進一步,也才有可能討論空間的「公共性」是什麼。 兩套不同的價值系統 製造業外移、失業率升高、全球化經濟分工促使許多工業國家政府必須面對產業轉型的問題。為了解決社會與經濟的變化,「創意經濟」被視為諸多解決方案之一。許多國家都以英國工黨於1990年代末提出的「創意經濟」作為模範,希望效法英國政府的政策方向與產業發展模式,台灣也不例外。 工黨上台後,面對製造業崩解、產業出走的處境力求轉型,開始盤點全國產業結構,1998年推出創意產業盤點報告(The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確認英國的在地產業狀況之後,才確定要發展創意產業。所謂產業,指的是具備上下游生產鍊的整體生態系,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到行銷物流全盤都必須包含在一起思考,這樣才有可能提供更多工作機會。 然而,當我們回顧英國提出的報告,我們會發現「文化多樣性」並不在產業報告的關心範圍。此外,以報告中的音樂項目為例,特別註記教育與訓練如同購買樂器,並不包含在「總產值」、「消費者支出」甚至「就業人口」的統計範圍。這似乎可以解釋,在經濟發展導向的產業路線中,推廣教育不能作為「產值」,反而算是開銷與投資的「支出」。白話的說法就是:推廣教育要花錢,沒辦法創造真正的產值。